跑馬燈

你以敬畏耶和華為至寶  歡迎來到 Angel Heart 部落格 更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將您天使般的見證分享出來 一起來傳揚上帝的愛 e mail : angel1041220@gmail.com

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一幅畫,一段歷史

傑洛姆(Jean-Leon Gerome,1824-1904年),法國畫家,「歷史題材大師」。他的作品,主要是歷史題材,希臘神話,東方故事等,他還是一個雕刻家。傑洛姆的很多作品,幾乎都是歷史教材。他的時代,也是所謂的「鴉片戰爭-八國聯軍」時代。產生如此絢麗文化的民族,到底是比滿清先進還是落後,自不待言。




《錫諾普的第歐根尼》(Diogenes of Sinope,公元前412-323年),希 臘哲學家,犬儒派代表人物,「曾經公開譏諷過亞歷山大大帝而活下來的 少數幾個人之一」:據說,第歐根尼正在曬太陽,亞歷山大大帝來拜訪他 ,問他需要什麼。第歐根尼懶懶地答道:「我希望你閃到一邊去,不要遮住我的陽光。」亞歷山大大帝後來感嘆說:「我如果不是亞歷山大,我願意是第歐根尼。」因為仰慕他的學識,「希臘收費最昂貴的妓女」芙裡尼「免費獻身給第歐根尼」。歷史記載:這位哲學家常年住在街頭的一個大木桶裡。 





《向凱撒致敬》(Ave Caesar Morituri te Salutant),這句著名的拉丁成語的完整意思是:Hail, Emperor, those who are about to die salute you(致敬,皇帝,我們這些願意戰死的人讚美你),描述殺死了對手們的一群角鬥士在向凱撒致敬。羅馬帝國第一個獨裁者凱撒大帝的功績在於:「他曾經與300萬人作戰,殺死了100萬人,俘虜了100萬人」,所以羅馬人擁戴他成為終身執政官(獨裁者)。






《角鬥士》(Pollice Verso),作品的拉丁語名稱原意是「拇指向下」。羅馬時代,競技場的角鬥中,如果觀眾拇指向下,戰勝者就會把戰敗者殺死,如果觀眾拇指朝上,戰勝者就會饒恕戰敗者。這是一種殘忍刺激的遊戲,「僅在羅馬大競技場一個場地,500年裡累計死亡約70萬人」。這幅作品非常有名:瘋狂的觀眾們紛紛拇指向下,要求殺死戰敗者。「正是受到這幅作品的啟發」,2000年好萊塢拍攝了電影《角鬥士》,獲得多項大獎,包括5項奧斯卡獎。 






《基督殉道者最後的祈禱》(The Christian Martyrs Last Prayer), 描述了羅馬帝國殘酷鎮壓基督教徒的情景:競技場周圍的柱子上,左邊是遭受火刑的基督徒,右邊是十字架處死的基督徒,中間的一群基督徒則將被猛獸撕碎。這些史實,都有記載。但是,信仰基督教的人越來越多,最後,羅馬皇帝宣布基督教為國教。




本文的作品都是傑洛姆的作品,只有上面的這幅作品是唯一的例外:西班牙畫家Ulpiano Checa的繪畫《Naumachia》,穿插在這裡的目的是佐證傑洛姆的作品的真實性。

Naumachia,這個詞沒有中文翻譯,意思是「從事海戰表演的角鬥士死囚犯」:羅馬帝國的競技表演「從兩人角鬥,兩隊人角鬥,人獸角鬥,一直發展到海戰表演」。規則與普通角鬥類似:勝者生敗者亡,「野獸絕大部分被鬥死為止」。幾個例子如次:凱撒大帝舉行過6000死囚犯的海戰表演,圖拉真皇帝在位期間鬥死過9000頭野獸。最大一次表演是慶祝羅馬大競技場(Colosseum,世界文化遺產)建成的公元80年:「狂歡持續了100天,死亡囚犯1萬多人,死亡野獸9000餘頭」。





《凱撒之死》(The Death of Caesar)。蓋烏斯·尤利烏斯·愷撒(Gaius Julius Caesar,公元前100-44年),羅馬帝國最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,西方公認的「四大軍事天才」之一(漢尼拔,亞歷山大,凱撒,拿破侖)。他征服了法國,攻占了英國和德國以及北非很多地區,被選為終身執政官。為了避免他成為真正的獨裁者,元老院的60多人密謀,在元老院裡刺殺了他。但是,刺殺凱撒仍然沒能阻擋羅馬帝國從共和制變成帝制:他的侄子屋大維,掃清政敵,成為羅馬第一個皇帝。 後來,很多國家用他的名字「凱撒」作為皇帝稱號,凱撒成為帝王的代名詞,例如「沙皇」即凱撒的俄語音譯。




《(奧斯曼帝國的)希臘新軍-希臘青年正在改信穆斯林-年輕的希臘人在清真寺裡》(Greek Janissaries-Greek youths who are being converted to Islam-Young Greeks at the Mosque )。這幅作品的原名就是這麼長:Janissaries意為「新戰士」。奧斯曼帝國在占領歐洲南部地區時,將一些孩子從小組織起來,訓練成「戰鬥力特別強」的禁衛軍和常備軍,控制這些孩子的辦法之一就是「洗腦」:首先改變他們的信仰,使他們成為穆斯林。




《XX的墓》(The Tomb of Hazrat Imam Hisain Allahis Salam),阿拉伯人,並非一個種族,而是通過伊斯蘭教而形成的一個「民族」,正如猶太教造就了猶太民族一樣。伊斯蘭教實施的「宗教和行政合一」的領袖或者頭領的頭銜通常都很長,具體含義或者查不清楚,或者說法不一。




《一場化裝舞會後的決鬥》(Duel After a Masquerade Ball),決鬥是11-20世紀西方社會的一種「雙方約定的解決爭端」的方式,在兩個人之間進行,決鬥結果不涉及司法,例如俄羅斯詩人普希金就是決鬥中死亡的。後來,各國立法禁止決鬥。決鬥的武器可以是刀劍或者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